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相关图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图书或深入挖掘人工智能的内核,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与原理,或关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探讨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还有的从行业应用切入,满足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对未来的思考。
图书品类呈现“井喷”
记者关注到,目前市场上人工智能相关图书涵盖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算法模型等方面,既有面向研究人员的学术专著、面向院校的相关教材,也有面向普通读者的科普读物。
在教材出版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538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建设需要大量教材作为支撑。”清华大学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白立军告诉记者。清华大学出版社凭借其在计算机类图书出版方面的深厚积累,早在1987年就出版了《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成为国内率先出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教材。目前,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人工智能图书基本涵盖了该专业包含的所有课程,仅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词的图书品种就达240余种。
在大众出版领域,中信出版集团侧重于引进国外前沿的人工智能理念变革类图书,如尤瓦尔·赫拉利的《智人之上》、穆斯塔法·苏莱曼的《浪潮将至》、亨利·基辛格的《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等,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考人工智能对人类影响的多元视角。
作为新入局者,2024年11月,天津大学出版社成立了智能文化图书事业部,人工智能图书成为这个新部门的重点产品线之一。12月,天津大学出版社打造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智能传播变革丛书”出版,获得读者关注。
“人工智能图书选题内容从最初以基础科普为主,逐渐转向深度应用,特别是聚焦在医疗、金融、交通等具体领域的应用情况。”天津大学出版社智能文化图书事业部主任郭颖认为,无论是人工智能基本原理还是具体应用,都集中涌现出一大批作品。与此同时,引进版权作品不再独占鳌头,大量原创作品开始崭露头角。
“同质化”如何打破
记者观察发现,伴随AI大模型产品的出现,2024年以来,教读者使用AI工具绘画、制作PPT、写作公文、生成视频等图书可谓“比比皆是”,将ChatGPT、Sora、文心一言直接做入图书标题的也有不少。在新技术选题出版领域,为了“追上”技术脚步,不免有“做快书”的现象,由此可能导致的是内容重复度高。与之相对的是,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年龄层次和阅读兴趣的细分产品不足。
“同类图书多,挺难选的。”“想要知道如何使用AI还用看书吗?在网上找找视频教程就可以了。”“技术更新这么快,书中的内容能跟得上吗?”一些读者道出对人工智能图书的看法。
人民邮电出版社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图书,形成了包括教材、专业类图书、课件、配套资源等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总经理王威表示,读者通常关注的是热点话题,或者说是“热闹”的应用层面,但只有深入了解话题背后的知识和逻辑,才能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这是图书应发挥的功能,也是专业出版社的责任所在。
专业出版社的优势是“做专业”与“做特色”。人民邮电出版社在人工智能选题策划方面多措并举,在结合市场与读者需求寻找合适作者的同时,要为权威作者策划写作角度,还采用同行评议对作者进行把关。“作者是该类图书品质的关键。好的作者需要有行业洞察和积累,对技术的高度敏感以及负责任的态度。特别是要选择那些深厚积累的作者,从而避免注重‘流量’而忽视创作质量的现象出现。”王威说道。
清华大学出版社倡导“教材出版,研究先行”,以课程体系研究带动教材建设,满足读者需求并避免“同质化”。白立军表示,人工智能属于交叉学科,相关图书一般涉及大量数学公式,学习难度大,读者可立足自身需求挑选图书。
对此,白立军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阅读经典的人工智能图书,因为这些书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和读者认可,如《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二是阅读由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图书,如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所著,累计印刷达40次的“西瓜书”——《机器学习》;三是阅读配套资源丰富的图书,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马少平编写的《艾博士:深入浅出人工智能》,该书配有微课视频和科普公众号,帮助读者提高理解能力。
还有哪些选题可以关注
在郭颖看来,人工智能图书将从异军突起转为多点并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行各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应用是需要关注的热点。
从选题角度,郭颖认为,人工智能图书出版需要出版社结合自身积累和优势来做。比如天津大学出版社依托母校学术实力雄厚的作者资源和外审专家资源,充分发挥天津大学在智能制造、医工结合、智能传播等领域的优势,以打造精品专著和教材来寻求市场突破。天津大学2024年正式开设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专业,天津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相关教材未来也将从该方向切入。
“人工智能图书要做到出版流程、图书内容、支持平台的与时俱进。”白立军表示,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赋能选题调研、封面设计、智能审校、宣传文字、图片和视频生成等出版流程。图书内容要包含人工智能当前热点技术,并通过建设数字教材或者新形态教材方式实现及时更新。要有人工智能实训平台支持人工智能教材建设。由此,未来人工智能图书出版的一个热点方向是智能一体化教材,即“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学习资料包+图书智能体”。
在王威看来,前沿技术选题的出版,需要有前瞻布局,“合理的产品布局有助于形成供需两端的闭环,比如人工智能专业作者可以赋能给应用类的作者,应用类的作者反过来给技术发展提供新的需求,推动专业作者的研究。”王威表示,未来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领域会呈现智能化、国产化、开源化的趋势,人民邮电出版社也将围绕这些方向打造新书。
“中信出版集团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在国内重点领域应用方面的选题。”中信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自动驾驶、空间计算等都已列入出版计划当中。与此同时,还会关注体现科技与人文结合新思考的选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引导读者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