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聚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这些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议,在他们看来,文化工作者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应主动作为、为议题找答案。
锤炼内功
根植自身铸就辉煌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离不开增强汲取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这对文化工作者来说,强化自身能力就成为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部长戴茵看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特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因此出版业的内容生产模式、产品供给模式都亟须迭代。“对此,出版业有必要在管理部门的推动下,对行业流程做一次认真梳理,保护内容的创新精神,让新技术进一步参与出版业的各层面。”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相关专家学者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认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所有期刊工作者应当一同努力,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在具体工作上,就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提出的‘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三大任务。”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专业的阐释与普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表示:“在短视频、碎片化阅读时代,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真正地提升国民素养,是我们需要发力与思考的方向。”
彰显魅力
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对此,代表委员们也展开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魏新表示,文化自强的前提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的繁荣发展、开放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的文化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一次次创造和创新。坚持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海纳百川,才能做到文化自强。”
根据人民需求创新表达理念,创设传播平台,丰富表现形式,特别要强化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要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排头兵”的传媒业如何发挥文化自信中的传播、感召和影响作用,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成为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印海蓉表示,在人人皆为传播者的当下,媒体应始终抱着追求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的态度加以引领;坚守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不受市场驱使,不被利益绑架。“新闻工作者传播文化要反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帮助国际社会解码中国道路成功的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心灵世界。”
文化沟通交流,离不开翻译和翻译家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敬群表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成长离不开一批老一辈翻译家的高质量翻译成果。对此韩敬群建议,一是重视和提升目前的学术评价或考核体系中文学或学术翻译成果的价值和地位;二是适度提高翻译稿酬,鼓励出版界与翻译界形成双赢的局面。
回应时代
肩负使命书写华章
文化工作者需要感受时代风云,反映时代巨变,同时坚持自我淬炼、自我完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认为,作家要定准历史方位,扩大视野胸襟,积极投身新时代。“作家不是普通的职业,而是负有重要职责与使命的神圣劳动,作家在探寻人性、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才可能塑造出性格丰满的典型人物和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尹学芸认为,作家有责任和义务用文学的方式反映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变化,“深入生活永远不过时,准确地书写和反映是责任也是义务”。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淮剧博物馆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澄对此表示赞同:“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戏曲百花盛开的春天贡献力量。”
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当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持续关注乡风文明的传承和建设,她表示,乡村文化内涵广泛,不管是微观上尊老孝亲、邻里和睦的一件件小事,还是整体上风俗传承、历史变迁的一个个故事,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认为,新时代影视工作者首先要对职业有敬畏心。“如作为导演,所决定的每个镜头、声音、画面、音乐都要传入亿万百姓家,可谓责任重大。如果说中国文化是条‘大河’,那么民族风格就是‘支流’,要扶持地方文化,把当地人行为语言中的精神提炼出来。”
关于文化自信自强
这些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么说
北京市 立足文化自信自强,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上海市 着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软实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
江苏省 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一步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广东省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
陕西省 作为文化大省,必须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上扛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