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正式施行。1月4日,在今年首个工作日里,中国多地法院宣判民法典施行后的“首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图书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应当在此时积极策划读者真正需要的民法典选题图书,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推广,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社会氛围,实现双效统一。
去年5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后,就曾掀起一股相关图书出版热。在民法典正式施行前,这些图书主要以法律条文单行本和释义为主,便于读者学习原典。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在今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后,出版人从这个角度入手,推出了一批呈现形式相当接地气的图书。比如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民法典日历》,让读者每天都可以积累一点法律知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民法典与日常生活》,通过生活化、趣味性语言对73个典型案例、45个热点问题予以解读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以案释法:漫画民法典》,将四格漫画与“法官说法”相结合,是江苏省司法厅、省法院创新民法典普法宣传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这些图书的共同特点,就是让老百姓一读就懂,一看即明。
值得关注的是,出版机构还将图书内容制作成短视频、专家直播讲座等时下流行的传播方式。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B站开设杨立新“民法典十问十答”系列,就具体案例请专家直接解答;上海人民出版社则将图书内容案例以动漫形式呈现,颇为生动有趣。这种传播手段更能有效吸引年轻读者的关注,扩大图书影响力。
出版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记录者,对重要法典应承载起传播之责,这也是出版所要肩负的文化使命。对出版机构来说,围绕法典诞生、施行策划选题,就抓住了阅读的热点,符合图书市场规律,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图书的发行销售。